今天,玉门油田迎来80岁生日。
玉门油田,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全面抗战正酣之际,新生于人民军队进驻、护矿迎解放之时,成长于新中国百废待兴、社会主义改造和初创之中,辉煌于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面建设时期,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和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之中。
已昂首走过80年历程的玉门油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93亿吨,累计生产原油3826.5万吨,加工原油7241万吨。进入新时代,玉门油田正阔步迈向高质量建设百年油田新征程。
这里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中国石油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符号和耀眼标志。
80年来,玉门油田一批又一批成建制的骨干队伍带着成台套的设备,从未间断过地支援全国石油企业的建设。人数从几十到几千再到上万,地点从大庆到长庆再到四川,领域从油田到炼化再到销售,玉门油田先后抽调10万多名员工和4000多台(套)设备。“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这是玉门油田80年光辉历程和重大贡献的真实写照。
80年来,玉门油田不断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大打勘探开发进攻仗。解放前十年,玉门油田共生产原油52万吨,占同期全国石油总产量的95%,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田“一五”期间就建成国内第一个现代石油工业基地,1959年原油产量达到了 140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撑起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玉门油田持续有力支撑着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转。
80年来,玉门油田不仅积淀形成了“五种精神”,还铸就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三大四出”为特征、无私奉献为精髓、自强不息为实质的玉门精神。
今天,让我们
通过一部纪录片和一组老照片
共同回顾下玉门油田80年的历程
REC
1956.7
1.1956年7月,首列原油车从这里出发,开启了著名的“玉门原油东运”。
2.作为中国石油的拓荒者,玉门油田也成为行业振兴的发展引擎。
3.铁人王进喜,就是玉门人的杰出代表。
4.只要有石油的地方,都集结着玉门石油人的忙碌身影。
5.著名诗人李季在玉门工作时,曾写下这样的诗,“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这就是玉门石油人支援全国的真实写照。
6.用零件拼凑出的抽油机从1967年启用,延续至今。“一厘钱”“穷捣鼓”“找米下锅”“小厂办大事”“再生厂”五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石油人。
7.“中国第一口定向斜井”“中国第一口多底井”“中国第一次顶部注水”,玉门油田创造了至少57个全国第一。
8.玉门油田员工把家人的祝福和叮咛挂在墙上,这是激励他们安全生产、努力工作的无尽动力。
9.年轻的玉门石油人,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传承前辈的奉献精神。
10.经过多年的开采开发,玉门油田面临储量接替不足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不言放弃的玉门石油人不断解放思想,开始了油田的二次开发。
11.老君庙油田,在挑战采收率极限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创造了油田后期高效开发的奇迹,为行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2.青西油田、酒东油田的相继发现,让玉门油田的产量回升,让石油摇篮的品牌重现光芒。
13.炼化业务1993年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
14.玉门油田海外业务坚持新发展理念,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
15.为了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员工群众,油田将生活区从高海拔的玉门矿区搬迁到酒泉,实现了几代玉门石油人下山的夙愿。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
80年也必将成为石油摇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迎接新挑战,打造百年油田的强大动力,激励玉门石油儿女为高质量推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再作新贡献,再立新功。
图片来源 | 玉门油田党委宣传部 石油摇篮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