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文地质 >

那些年的地质生活(五)

  • 2019-01-28 08:56:48
  • 来源:微信公众号:lina_20151201
  • 作者:杨丽娜
  • 0
  • 0
  • 添加收藏

本文由作者杨丽娜授权转发,如需转载,请添加公众号,联系作者授权!
那些年的地质生活(一)

那些年的地质生活(二)
那些年的地质生活(三)
那些年的地质生活(四)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适应筛样的生活,队伍里随着样品的增多,老师每天会轮流给我们增加两位跑野外的男士帮我们一起筛样。

 

有一天,我和海影觉得屋子里缺少一些“生活气息”,于是跑到路拐角的加油站偷了一盆观赏花。

估计没人发现吧,如果发现了我俩就不会那么高兴,屁颠屁颠地往宿舍走了。

看着粉紫色的花开在窄窄的窗台上,仿佛窗台顿时和花一样,有了灵气。屋子里的空气也跟着清新起来。


 

由于是夏天,我和海影总会想着隔几天就洗洗衣服什么的。可是做饭的大师傅说了,要节约用水。我们住的地方水位低,自来水只能每天上午接。还得往盛水的桶里和盆里放一些,防止停水。

我们终于告别了在西安蒸桑拿的夏天,却来到了一周只能洗一次澡的“北疆缺水之夏”。

 

每个周日,是我们都盼望着的,可以去乡里洗澡,还可以去“巴扎尔”。

 

“巴扎尔”,翻译过来就是“赶集”。除了凉皮、水果、日用品和服装,还可以看到人们牵着马和羊进行“物物交换”。那是我从小没见过的场景,打从我有记忆开始,赶集的时候在敖勒召其镇,就会有马戏团和卖彩票的。那时候有个手气好的阿姨,刚嫁做人妇,就给婆婆家在一次赶集的光景里,抽中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各一台,还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全镇的人都羡慕不已。

第一次赶集,我们坐在彩色花布搭起的棚子里吃凉粉。碰到了一位蒙古族的老爷爷,领着他的孙女。我用内蒙的蒙语跟老爷爷打招呼,他听不懂,反复说了好几遍,还是无果。后来他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之后,他突然噙满泪花地说,“蒙古族在你们内蒙古地位高啊……我们都是当年成吉思汗过来征战时留下的士兵的后代,这里蒙古族少,而且我们口音也不一样”。其实我多么想跟他解释,我是只上过几年蒙幼儿园的汉族姑娘,但是他已经激动地顾不上听我解释了。吃完凉粉,我用数码相机给他们爷孙俩拍了一张照片,小姑娘淳朴的笑容里,充满了爷爷口中对她描述的我们这些“上了大学的姐姐们”风光的羡慕。

他对孙女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像这些姐姐们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那天,我们在巴扎尔上闲逛消化。遇见了蟠桃,我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他说两块五,然后我就捡好了几颗装进袋子里准备称,结果老板操着一口浓重的哈萨克口音说,“你拿得太少了嘛,不够一公斤”。晕,居然是2.5/kg。好便宜啊,赶紧再来一打~后来才发现自己又二了一回,人家新疆本来就是瓜果之乡,当然便宜了。

女人总是对颜色鲜艳的衣服抱以热情,至于穿不穿的出去,那是另一码事。那天,我看上了一款床单,喏,就是下面这款。


 

一拿回宿舍,我就迫不及待地铺上了,后来实习结束,还拿回西安、毕业又拿回家用了好几年。不光便宜,质量也不错。还不掉色儿。瞧,你没猜错,床上放的是我的地质队服,和夏凉帽。

说实话,我不喜欢戴草帽,尽管它很遮阳,但是丑啊。记得有一天,老师终于能够让我们两个女生跟着出野外了,我俩还可以当前测手和记录员。走之前老师叮嘱我们要戴上帽子,我没照做。结果早晨八点多出发,等黄昏回来,额头都被晒蜕皮了……真是“不听老师言,黑了嫩容颜”。

后来,我选择了自己买顶粉色的遮阳帽,功能和草帽差不多,还美观。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出了野外,也不例外。

自定义HTML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