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文地质 >

建立秦岭国家公园的战略意义

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片区示意图(A)与秦岭国家公园范围示意图(B)

  

■陈怡平 金学林 本报记者 张行勇 

  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在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独领风骚,被誉为“美国从未有过的最佳创意”,成为表征美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张名片。1832年,美国风景画家乔治·卡特琳首次提出“设立能够展现原始自然之美的国家公园”的设想。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在美国诞生。至2018年美国已建立了60多个国家公园,几乎将所有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遗产都纳入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之内。

  黄石国家公园建成以后,较好地处理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因此,许多国家开始效仿黄石国家公园的模式,如1879年澳大利亚建立悉尼皇家国家公园、1885年加拿大建立班夫国家公园、1887年新西兰建立汤加里罗国家公园、1914年瑞士建立瑞士国家公园等。虽然各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时间长短不同、历程不同,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家公园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兼顾了自然保护、生态教育和科学探索的使命,具有生态保护性、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等特征。

  1.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建设现状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13个部门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7年9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初步完成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之后,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园的定位和作用,标志着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2018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挂靠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标志着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划时代阶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需要的重大举措之一,对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国家公园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坚持保护第一,除原住民生活生产、自然观光、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旅游之外,禁止其他开发活动,旨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系改善了其功能定位、建设模式、体制机制,改变了多头管理现象,为其它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2015年以来,国家试点建设10个国家公园,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涉及吉林、黑龙江、青海、陕西、四川、甘肃、海南、福建、湖北、云南、浙江、湖南等12个省。

  (1)三江源国家公园以自然修复为主,保护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等源头地区的生态系统,维护和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

  (2)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护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包括甘肃、青海两个片区,总面积为5.02万平方公里。

  (3)武夷山国家公园以保护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包括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总面积为982.59平方公里。

  (4)南山国家公园以保护我国南方种质资源库和珍稀性动植物资源为主,包括原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及非保护地但资源价值较高的地区,总面积635.94平方公里。

  (5)钱江源国家公园以保护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和景观资源为主,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级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连接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区域,总面积约252平方公里。

  (6)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以加强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为目的,包括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哈巴片区、尼汝片区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4部分,总面积为601.1平方公里。

  (7)神农架国家公园以生物多样性和水源保护为目的,包括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大九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170平方公里。

  (8)北京长城国家公园旨在以保护人文资源为主,带动自然资源的保护,形成统一完整的生态系统,达到人文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目标。总面积59.91平方公里,长城总长度27.48公里。

  (9)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以保护和恢复东北虎豹野生种群为目标。园区内有7个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和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公园由吉林省片区和黑龙江片区组成,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

  (10)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总面积达27134平方公里,涉及四川、甘肃、陕西三省12市(州)29个县(区),其中四川占74%。大熊猫国家公园旨在通过建设空中廊道、地下隧道等方式,加强大熊猫栖息地廊道建设,连通相互隔离的栖息地,实现大熊猫隔离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但是,大熊猫公园秦岭片区仅涉及秦岭3470平方公里,仅占秦岭总面积的6%,而秦岭的许多其它珍稀物种和特色生态系统并没有纳入公园范围之内,现规划的大熊猫公园秦岭片区也只占了秦岭大熊猫分布区面积大约70%,似乎有挂一漏万之嫌(图A)。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关中城市群重要水源涵养地,加强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意义与保护价值不言而喻。

  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修改颁布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也设立了秦岭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条例》仅从法规和行政发挥了约束作用,从国家战略层面、体制机制、资金保障上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单靠秦岭办公室和《条例》对如此重要的秦岭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显然有些捉襟见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秦岭生态保护做出重要批示。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秦岭国家公园,搭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提升秦岭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强人民福祉;提升秦岭水源涵养功能,支撑京津冀经济圈与关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秦岭生物多样性,履行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国际社会彰显大国形象。

  2.建设秦岭国家公园的战略意义 

  秦岭既是中国南北气候、生物、水系、土壤和地质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也是“天然中药库”和“世界生物基因库”。同时,秦岭对于中华文明的繁衍和发展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誉为“中华龙脉”。在以建设文明生态环境为主旋律的新时代,秦岭依然承担着多重多维的使命,不仅是支撑西安这一国际化大都市及关中平原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涵养地。秦岭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关中平原及京津冀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1)提升秦岭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福祉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蓝天、净土、绿水与青山)需要的重大举措之一。日常所需的食品、药物、工业原料都由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其间接服务价值主要表现在涵养水源、固碳释氧、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以及维持生态进化过程等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生态环境,增加人民幸福指数。

  ①水资源涵养

  生态系统可以有效调节水源(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影响降雨和净化水质等),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洪涝灾害。大气云层将水汽凝结成降水(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在森林植被中,部分降水被林冠层截留,其余降水穿透冠层落入森林内,落入枯枝落叶层,被枯枝落叶层拦截,剩余降水涵养在林下土壤层。当土壤层水分饱和以后,土壤层蓄水通过地表、地下径流汇入到河川或直接下渗到地下储蓄。森林通过调节生态水文过程,促进降水的再分配、有效拦截地表径流(例如降雨15%—30%直接被林冠层截留,林下每公斤枯枝落叶层吸收水量约2—5kg,水分入渗率可提高约15%—49%)、减少土壤侵蚀等。研究表明1hm2林地比裸地多涵蓄水分约600立方米,因此森林具有良好的水分存储功能。同时,在水源涵养过程中森林的蒸散发(植物蒸腾、林冠蒸发、林下蒸发和土壤蒸发),将水蒸汽返还到大气云层。秦岭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也是西安市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这归因于秦岭完整且强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涵养功能。

  ②环境净化

  当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但还没有超过自我恢复、自身净化能力时,植物和微生物可以通过酶促反应、吸收、络合、氧化还原反应等生物化学过程降低污染物浓度和毒性,净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土壤和水体环境。绿色植物可通过新陈代谢分泌一些有杀虫杀菌功能的化学物质,也可以通过叶片气孔吸收大气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进行生物化学转化,从而降低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净化大气。如夹竹桃、垂柳、山楂、丁香等植物对二氧化硫具有较好的富集效应;垂柳、拐枣、油菜等对氟化物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丁香、包菜、银杏、美人蕉等对氯气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而植物对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也有良好修复功能,例如杨树、柳树和油松能够很好地富集土壤铅;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积累和降解等生理过程净化水体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物、氮磷等;如100g芦苇一天可将8mg的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污染背景下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分泌载体蛋白、络合物及多肽等物质,通过生物络合、富集环境污染物,也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甲基化/去甲基化和配位络合等形式对污染物进行生物化学转化,净化土壤和水体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因此,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对维护秦岭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气候调节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导致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0世纪全球平均温度约升0.6℃,IPCC第五次报告预测未来全球气候会继续变暖。近几十年来,秦岭山地年均温、南北坡年均温均呈上升趋势,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均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升高1℃左右。植被既是气候的调节者,也是气候的承受者,在大气CO2储存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在光合过程中,利用水和CO2,合成葡萄糖,向大气释放氧气和水。在同化无机碳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光合产物中,服务人民生活需求,如人类所需的粮食、油料、纤维、木材、糖、水果等。同时,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氧含量的平衡。

  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秦岭在增加碳汇、释放氧气、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秦岭地区森林面积约3.99×105 km2,植被多样性丰富,植被盖度大,乔木比例较高,生长周期长,调节能力强。如秦岭陕西段年均固定CO2约4000万吨。秦岭地区森林年平均温度在8—14℃,低于秦岭周边城市年平均温度约5℃,可缓解周边城市热岛效应。因此,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维护亚热带与温带气候稳定、应对气候变化、调节区域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履行国际公约,彰显大国形象 

  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开放签署,旨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促进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在承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公约》认为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是人类“共同遗产”,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均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2004年报告指出,地球上当前的物种灭绝速度是物种正常衰亡速度的100—1000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每天大致丧失一个物种加快到每小时丧失一个物种,地球很可能正在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秦岭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秦岭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两个区域之一。秦岭有高等植物279科、1349属、47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4种(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独叶草和华山新麦草)、国家Ⅱ级18种,省重点154种。野生脊椎动物38目、137科、 84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尤其秦岭大熊猫亚种是国宝中的国宝,目前数量已不足350只,且秦岭拥有极为罕见的棕色熊猫,是自然界一大奇迹、自然界的“兵马俑”。以往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2016年8月,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监测的秦岭6市38县(区)依然有1750个疑似采矿点位,其中有557个破坏面积较大。工农业生产、矿产资源开发等直接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境,破坏秦岭四宝栖息地,破坏了独叶草、太白红杉、秦岭冷杉、红豆杉、马蹄香、桃儿七、连香树等珍稀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秦岭生物多样锐减,其服务功能减弱,人类福祉受损。

  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地貌、巨大的海拔落差(480—3767m),造就了东西承接、南北过渡、四方混杂的生物区系。秦岭在《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中被列入优先保护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将其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因此,建立秦岭国家公园、加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代人的历史使命,是维护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彰显大国形象的具体行动。

  (3)提升秦岭水源涵养能力,支撑京津冀经济圈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水是生命之本,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资源与城市的兴起、发展关系紧密。“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年用水总量约为250亿—25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1.41%,工业用水占12.58%,生活用水占18.64%,生态用水占7.29%。京津冀人口约为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扰动强度最大、水资源承载压力最大、水资源安全保障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的1%,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9,以占全国0.63%的水资源量,创造了全国10.01%的GDP,承载着全国8.1%的人口,水资源条件与经济社会布局极不相称,水资源矛盾十分突出。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有效缓解了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支撑京津冀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秦岭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带,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主要涵养区,约占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的75%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秦岭水源涵养能力在下降,尤其是秦岭北麓,80%的河流成为间歇性河流。而且,工农业活动对水源涵养地有潜在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因此,建立秦岭国家公园,有效保护好秦岭的绿水青山,既关系秦岭周边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关乎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生态安全大格局。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自觉维护“两个核心”的行动体现。

  3.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构想 

  目前林业系统已建自然保护区33处,保护面积56.77万公顷,占陕西境内秦岭地区面积的9.6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处,保护面积39.29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4处,保护面积17.48万公顷。秦岭地区33处自然保护区中,仅14处成立了专门机构,其中,有4处保护区编制不足,野外保护工作依靠林场等机构兼顾发展,由于建设初期认识不足,技术水平有限,部分保护区范围、区划不合理。因此,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急需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国家公园体制进行重点保护。秦岭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在西安市;公园分三个主要园区,分别是汉江流域园区(机构设立在安康市汉滨区)、丹江流域园区(商洛市商州区)和秦岭生物多样性园区(汉中市汉台区)。

  (1)总体布局 

  公园西起宝鸡凤县,涉及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6市,周至、鄠邑、长安、蓝田、灞桥、临潼、陈仓、渭滨、岐山、眉县、凤县、太白、临渭、华州、华阴、潼关、宁强、略阳、勉县、汉台、城固、西乡、洋县、佛坪、留坝、旬阳、汉滨、紫阳、汉阴、石泉、岚皋、宁陕、商州、丹凤、洛南、商南、山阳、柞水、镇安38个县区,392个乡镇,34个自然保护区,50个森林公园,6个省属国有林业和草原局。总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图B)。

  (2)功能区划 

  核心保育区:原则是重点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生态系统完整或较为完整,不需要人为干预修复的区域。以现有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栖息地、华山新麦草等珍稀植物分布区以及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为核心区,是整个园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原始自然状态最佳区域。生态保育修复区:原则是珍稀物种的潜在栖息地,或生态较为脆弱、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需要修复的区域。这些区域,严格保护、禁止利用和非法进入,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传统利用区:原则是公园内现有的城镇、村庄以及基本农田等区域,以保证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此功能区生态保护、资源保护、社区发展应以生态平衡为基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生态工程,交通道路。游憩体验和科普教育区:以秦岭现存的景区、旅游景点等区域为主。在核心保育区和生态修复区外,规划生态旅游区域,生态环境教育区域,面积不超过全公园面积的5%。

  (3)公园建设目标 

  ①提升南水北调与关中城市群的水源涵养能力。②保护秦岭生态系统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湿地河流生态系统和山区农田生态系统)和完整性,使其发挥正常生态功能;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秦岭珍稀物种(秦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朱鹮,珙桐、连香树、红豆杉、华山新麦草等)遗传基因多样性;加强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维护秦岭生态系统健康。

  总之,秦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折不扣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秦岭国家公园,搭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用系统论思想科学规划,协同推进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秦岭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强人民福祉;提升秦岭水源涵养功能,支撑京津冀经济圈与关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秦岭生物多样性,履行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国际社会彰显大国形象。

  (作者信息:陈怡平系陕西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中心核心骨干;金学林系陕西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行勇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科学传播高级业务主管、中国科学报社高级记者) 

  《中国科学报》 (2019-04-30 第7版 专题)
 

(地一眼编辑:杨为先)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站本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添加小编微信94075591,注明“单位+姓名”,可进入地矿行业信息交流群。

自定义HTML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