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文地质 >

开启自然资源融合探索模式 ——江苏省地调院助力常州市金坛区生态保护修复小记

  • 2019-12-10 11:44:58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作者:陈娟 宋珂
  • 0
  • 0
  • 添加收藏

江东有这样一个山水福地:这里有道教圣地茅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有“两山两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它就是素有“江东第一福地”美誉的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金坛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下游、长三角核心区与宁杭生态经济带的交汇点,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江苏省地调院将自然资源要素统筹考虑,积极探索系统治理模式,其编制的金坛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试点实施方案获批。我们相信,通过系统治理,一幅“山水如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妙画卷必将更加精彩地呈现在江苏大地。

筑牢太湖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金坛区内山、水、林、田、湖、草六种自然要素完备,以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形成了由“源(茅山)-廊道(平原河网)-汇(长荡湖)”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结构,承担着水源涵养、水资源调蓄、营养物质循环等多种功能,对维系太湖流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实施金坛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既是长江经济带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实践,也是对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后工业时代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模式的有益探索。

金坛区所处的洮滆水系属太湖流域上游的西北支,河流纵横,湖荡棋布,长荡湖为太湖流域第三大湖泊,与西部横贯南北的茅山山脉形成的自然山水生态格局,承担着水源涵养与水资源调蓄、水质净化、营养物质循环、洪水调蓄等功能,是太湖上游水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在金坛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恢复受损的生态功能,是筑牢太湖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求。

金坛区内山体、森林、草地、农田、河流、湖泊、湿地等诸多要素构成了一个统一的陆地-水域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7个要素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真正的“生命共同体”。在太湖流域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正是各要素之间关联受损的体现。生态修复必须理顺上述关系,改善系统结构,恢复系统功能。近年来,金坛区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目前已成功创建7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山水金坛造就江东福地

近年来,金坛区实施了大批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成效显著,在江苏省率先完成了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03个黑臭水体治理,整治废弃矿山565万平方米,实施长荡湖网围拆除5万亩,退圩(田)还湖3.5平方千米,生态清淤9.93平方千米,整治出入湖河道9条共计20千米,并开展了堤岸草坪种植技术研究等。在此基础上,金坛区从系统特征、问题成因、修复方法3个方面,以“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探索多地貌全要素类型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工作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试验田”和典型示范区。

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阻隔-受体保护和净化”的生态水文过程原理,金坛区在单一要素管理到多要素综合统筹布局的基础上,识别“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空间分布和主要结构特征,将试点区范围划分为“山林生态修复-平原河网整治-湖泊湿地治理”三大治理单元,实施八大工程、十九个重点项目,建立了政府牵头主导、资金统筹整合、部门协同推进、综合治理修复的工作格局。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关联性出发,金坛区通过对三大单元开展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了改善生态系统结构、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目标,筑牢了太湖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金坛区积极打造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太湖流域源头生态治理样板,统筹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水-土-生物等要素管理,以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为目标,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的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和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性修复和保护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充分结合金坛区的道家文化、避暑胜地、绿道公园、生态农场等生态文化资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与当地生态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了绿色发展水平,实现了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双提升。

多位一体打造融合样板

本次试点工作旨在针对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全要素多地貌小流域生态系统,建立统筹布局、分区实施的系统治理模式,通过对金坛区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实施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太湖流域源头生态治理,打造“山青、水绿、林茂、田沃、湖美、草盛、民乐”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

以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为总体目标,金坛区通过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农业污染排放、水质污染指数,改善了人居环境,逐步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建设用地更加集约,推动了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

金坛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试点实施方案获批与实施,必将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融合调查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自定义HTML内容
Baidu
map